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配资入门炒股,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。
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樉,他这一生,用作恶多端来形容绝不为过,他也是史料里留下作恶内容最多的。
封藩之后,他在当地大肆搜刮敛财,把老百姓的积蓄都薅走了,百姓们生活不下去,已经到了卖儿鬻女的地步,很多老百姓跑到朱樉的秦王府去求饶,说秦王啊,行行好吧,饶了我们吧,朱樉十分生气,认为这些人无理取闹,于是他大打出手,当场杀死老人一位,还捉拿了近百人。
朱樉带兵出征陕西,云南一带,大肆掳掠人口,将一百五十名幼女,一百五十名男童掳到自己的宫中,并对这些男童都施行了阉割手术,但是因为手术做的很粗糙,很多男童因为恢复不好,伤口感染而死。
朱樉大兴土木,劳民伤财,他每天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在宫里折磨宫人取乐,比如,割掉宫人的舌头,将宫人绑在树上不给饭吃,宫人便活活饿死,用火将人烧死,把人脱光衣服堆在雪中使人冻死等等。
生前,时常痛骂朱樉,说他不晓人事,蠢如禽兽,朱樉死后,朱元璋更说自己这个儿子死有余辜,德行不良,还削减了朱樉的葬礼规模。
朱樉活着的时候,朱元璋几乎没有对他降下过实质性的惩罚,死后倒是严肃批评教育,不知道惩戒一个死人有什么意义。
朱元璋第五子,周王朱橚,在王府里无缘无故的射杀校尉,有个叫做颜钝的生员,和一女子订婚,朱橚相中了这个女子,竟然直接把该女子强行抢了过来。
朱元璋第七子齐王朱榑,和一个叫做朱庸的指挥使交好,他听信朱庸谗言,认为军队中有一些指挥使,千户和百户对自己不恭敬,于是将这些人及其家属全部杀掉,共计四百八十二人。
朱元璋第八子潭王朱梓,和秦王朱樉一个调性,生平最喜欢杀人和虐待人,王府里的工作人员,基本上没有不受朱梓虐待的,典仗官被朱梓用铁骨朵击杀,典簿官被朱梓用皮鞭抽打一千下,活活抽死。
一些王府的护卫,朱梓时常将他们五花大绑,用绳子吊起来,倒悬在井中,一些宦官的胳膊也被活生生打断。
朱梓还十分恶趣味,他曾经强迫一个姓丁的指挥使殴打自己的父亲,还把粪便捏成药丸的模样强迫人吃下,吃完之后,还要问人家好吃不好吃,如果说好吃,就接着再喂。
朱梓还把很多古代的淫具,用以自慰的东西,发给宫里的老妇人,强迫她们行种种悖礼之事,他好从中取乐。
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,将王府指挥使三位,两个打至濒死,一个打死,宦官两名,打死。
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,伪造宝钞,相当于印假钱,同时他也爱虐杀百姓。
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,封藩王之后,从京师出发,路上看到百姓的马匹,立刻抢夺过来,还打死校尉,到了山西之后,他屡施暴行,导致很多百姓受伤。
洪武年间未见朝廷对他有什么惩处,倒是建文即位之后,出于削藩也好,出于正义感惩治他也好,很快把朱桂废为了庶人。
等到成祖即位之后,朱棣就把朱桂的爵位给恢复了。
正常说都已经给你撸掉一回了,你还不悔过吗?哎,朱桂还是死性不改,他巧取豪夺,滥杀百姓,以至于状告的诉状如雪花一般堆满了朝廷,成祖十分生气,质问他:
闻弟纵戮取财,国人甚苦,告者数矣,且王独不记建文时耶?
成祖要朱桂亲自来朝,到北京来给自己解释清楚,朱桂的回答只有俩字:
不去。
朱元璋第十四子,肃王朱楧,滥杀士卒。
朱元璋第十五子,辽王朱植,纵容宦官迫害百姓。
朱元璋第十八子,岷王朱楩,滥杀官吏和平民。
朱元璋第十九子,谷王朱橞,强占百姓的土地,贪污朝廷的财政税收,滥杀无辜百姓,一个叫做虞廷纲的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了,向朝廷检举揭发朱橞,结果反被定了一个诬告之罪,被肢解处死。
朱元璋第二十五子伊王朱㰘,不爱在宫里待着,而是喜欢骑马游猎,时常纵马到郊外,带着宝剑和弹弓,很多百姓躲避不及,被他击中或者砍伤,他本人也好色,纵欲无度,时常光着身子和一群男女相处。(具体干什么大家可以自行想象)
以上,不是我胡说八道的,大部分出自于《御制纪非录》,这本书是朱元璋亲自编写的。
那一些极端明粉(注意啊,是极端明粉,我相信互联网上还是正常思维的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多一些)一定会说,清修明史,所有史料都不可信。
很多极端的明粉,你拿《明史》论证,他说这是清人修的,不可信,你拿《明实录》论证,他说明朝的文官整天和皇帝作对,文人肯定抹黑明朝,也不可信,我说那咱们看看《国榷》吧,他说民间史料,没有权威,更不足为信。
总结来说,极端的明粉,对于明朝史料,只要称赞明朝,夸赞表扬明朝皇帝的,一律为真,而只要批评明朝的,一律视为抹黑造假,这未免有点太双标了。
在如今的中文互联网,作为一个博主,如果对明朝有所批评,很大概率会被扣上清粉的帽子,那么在这里我先叠个甲,作者从一九年研究历史到今天,不喜欢任何一个古代封建王朝,不喜欢古代历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,明朝也好,清朝也好,其它的朝代也好,本质上他们都是万恶的封建专制政权,明朝作者不喜欢,清朝作者更不喜欢。
说回明朝的藩王问题。
朱元璋的《御制纪非录》,成书于洪武二十年,这本书呢,记载了从汉朝到明朝的藩王,也就历朝历代皇帝的儿子们的恶行,他写这本书的意义,是在于警示子孙,训诫后代,但其实,您看朱元璋的儿子里,弑杀的,贪婪的,变态的,伤天害民的这么多,但朱元璋几乎没有那种对他们拳拳到肉的惩罚,反而,皇帝对子嗣的关爱颇多,这一点从朱元璋为儿子们量身定制的藩王制度就可以看得出来。
明朝的藩王制度,旨在使朱元璋本人的子孙后代享尽荣华富贵,所以每一位受封的儿子,他们都有自己的封地,有庞大的宫室和府邸。
他们生活是衣食无忧的,尽管不必承担任何的工作,没有任何的日常责任,但是他们享有大量的俸禄,庄田和赏赐,其实上这些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日常所需,可以视为一种浪费。
每年,朝廷光是分发给各地藩王的禄米就有五万石,他们有大量的土地,但是往往贪心不足,还要强行兼并百姓的民田,使很多农民一下子就变成了佃户。
举一个例子,疑似被李自成给煮了的福王我们都知道吧,这位老兄有庄田三万顷,三万顷地是什么概念,就是三百万亩地。
管中窥豹,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,明朝的土地其实本质上就是高度集中于皇族。
逢年过节,藩王寿诞,地方官还要敬送藩王礼物,称之为“贽敬”,您想想有明一朝,官员的收入十分之低,这些“贽敬”要从而何来,当然是搜刮百姓而来。
还有一点也很重要,那就是明朝藩王,以及藩王身后的皇族的数量,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的。
整个洪武一朝,朱元璋一共封了二十四个亲王,一个郡王,而整个皇族的数量也只有五十八人。
到永乐年间,增加到了一百二十七人,嘉靖年间增加到了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一人,万历年间这个数字直逼九万,根据一些人口学家的推算,到崇祯年间,明朝皇族的数量已经差不多有一百万人了。
这也难怪,因为藩王及其子孙后代的生活,过的实在是太好了。
他们行凶作恶,不受法律的约束,当地官府也管不了,报告到朝廷,皇帝最多就是训诫,他们拥有取之不尽的财富,拥有庞大奢华的府邸,拥有成群结队的仆从,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,他们的繁殖欲望自然只会越来越强,毕竟,多生一个,就多领一份俸禄。
想一下,朝廷的钱就只有那些,皇族拿的多,他们的权重就高,而百姓们的权重就变低,生存空间也会被压缩到一个极小的状态。
如果明朝没有灭亡,朱明皇族这种11%的年人口增长率,早晚会把整个地球压垮。
几年前,作者曾经去过一次四川成都博物馆,当时博物馆正好展出了朱元璋十一子蜀王朱椿的蜀王宫的模型,就那个蜀王宫啊,尽管只是一个模型,您也能想象到它当年是多么的壮丽恢弘了,规模堪比故宫了都。
有明一朝,四川地区百分之七十的土地都在蜀王一系的皇族手里,这还只是一个蜀王,大明天下间皇族成百上千过万,他们又占据了多少的社会资源,侵害了多少百姓,犯下了多少恶行呢?
而那些为封建王朝招魂的极端明粉,或者是极端清粉,当你们终于如愿以偿的穿越回自己所崇拜,所喜欢的朝代,你能保证,你就一定会穿成钟鸣鼎食的皇族,而不穿成被迫害的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吗?
参考资料:
《明史》
《国榷》
《罪惟录》
《明实录》
《明史纪事本末》
陈巍巍.明代山西藩王与地方社会.太原师范学院,2024
杜永娇.藩王与明朝政局研究.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,2019
鑫福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